治濕疹必先戒口 中醫楊明霞:甜品易令皮膚慢性發炎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8/05/02 12:55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5

分享:

分享:

想要治濕疹就必須要戒口,配合針灸可改善皮膚的新陳代謝和對皮膚有清熱消炎的作用。

濕疹是港人普遍困擾的皮膚問題,一般的西醫治療以抗敏感藥或類固醇為主,以緩解濕疹病情。從中醫學角度,並沒有濕疹這個名字,而統稱為「濕瘡」,治濕疹必須要戒口,尤其煎炸生冷及甜食,要改善濕疹亦要有充足睡眠,保持心境開朗。

現今的醫療體系主要分為中醫和西醫兩大體系。他們的起源、發展不同,背後的理論基礎亦並不一樣,因此各有長處。

《中西合璧︰中西醫學融合之道》一書由趙安慈醫生所著。趙醫生是一個西醫,同時亦是本港註冊中醫師,對中醫和西醫的理論都有一番認識與見解。

書中採討了好幾種慢性疾病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哮喘、濕疹等的中西醫概念和治法,並提出了中西醫合璧治療的好處和保健的方法,大家也不妨一看。

以下是筆者看書後,結合臨床觀察的一些見解。

中醫為形而上的宏觀科學,治病以人為本,透過調養體質以達固本培元之效。(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照片)

中西醫對濕疹患者的建議

西醫眼中濕疹的兩大類如下:原發性濕疹(如異位性皮炎和脂溢性皮炎)及繼發性皮炎(如敏感性接觸皮炎和刺激性接觸皮炎)。

在中醫眼中的「濕瘡」,內在因素包括體質虛弱、精神壓力、情緒欠佳等。

外在因素包括轉季天氣,及筆者自己作為中醫平日所說的「人做氣候」,即溫度過熱或溫度太低也會誘發濕疹。

在皮膚上的治療,中醫比西醫更着重戒口。

要改善濕疹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要戒口,多吃水果、蔬菜等富含維他命的食物;甜食、冷食、煎炸熱氣食物、辣、酒及咖啡都絕對不能吃,而牛肉及羊肉都應少吃。

甜品容易令皮膚處於一個慢性發炎的狀況,生冷食物則容易損傷脾胃,脾胃虛弱便容易形成濕;脾濕健運,濕熱內蘊,皮膚則會發疹、痕癢。

濕疹患者若沐浴時間過長,容易令角質層水份揮發,使濕疹情況加重。(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照片)

情況嚴重的患者,中醫會針對患者的病因,利用合適的中藥作內服和外用的治療。也會利用針灸,增強皮膚的免疫力、改善皮膚的新陳代謝和對皮膚有清熱消炎的作用。

兩種醫學共通的地方,也是強調要保持心境開朗和充足睡眠亦非常重要,避免過於疲勞,忌用過熱的水沐浴,時間也不可太長,最好不超過5分鐘,若沐浴時間過長,容易令角質層水份揮發,使濕疹情況加重。

同時亦應選用低敏性的護膚品和沐浴產品,以減低對皮膚的刺激。

中醫有「四診合參」來診斷病人情況,其中「脈診」最為神秘。(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照片)

中西醫如何分析高血壓

西醫一般認為高血壓有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的分別。

原發性高血壓一般原因不明,根據臨床上觀察,與飲食、精神緊張或壓力有一定的關係。繼發性高血壓一般由其他疾病引發。

對於高血壓的調護,西醫只着重血壓數字的下降。

從中醫理論來說,雖然並沒有高血壓這個名詞,但是中醫會以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來診治高血壓的患者。一般以中藥、食療及針灸等,透過改善患者的體質,以調整血壓。

高血壓的患者,證型主要包括有肝火上炎、脾虛濕困及肝腎陰虛。

肝火上炎為實證,患者多容易緊張、焦慮、易發脾氣、眩暈、口乾舌燥或有便秘問題。

脾虛濕困為虛實夾雜証,患者較嗜吃偏肥膩、甜食,令脾胃運失調而形成痰濕、痰濁,會容易感覺疲倦、胃脹。

脾虛濕困型高血壓為虛實夾雜証,患者較嗜吃偏肥膩、甜食,令脾胃運失調而形成痰濕、痰濁。(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相片)

肝腎陰虛以証為主,患者多為長者,症狀包括頭暈耳鳴、腰膝痠軟、睡眠質素欠佳、易醒。

在香港這中西文化滙萃的地方,中醫和西醫各有自己的發展,若然中西醫能夠知已知彼,雙劍合璧,相輔相成,能夠對整個醫療體系有所提升,更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素,讓更多的病患受益。

info
《中西合璧︰中西醫學融合之道》
作者︰趙安慈
出版︰Cup.2012年11月

更多有關濕疹的報道:

【延伸閱讀】全港16萬濕疹兒童 港大創濕疹心靈健康治療痕癢度減逾2成

【延伸閱讀】2歲幼兒搽爽身粉爛屁 醫生:爽身粉可引發濕疹或和鼻敏感

【延伸閱讀】21款洗潔精含致敏防腐劑 濕疹患者高危

撰文 : 楊明霞 中醫師